近年来,细胞治疗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CAR-T疗法因在血液肿瘤中展现出了优异的疗效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全球已有8款获准上市的CAR-T细胞药物,其中其中FDA批准6款,中国国家食药监总局(NMPA)批准2款CAR-T上市。截至目前,中国的CAR细胞疗法的临床研究数目为433项,美国为288项。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胞治疗产品进入临床研究和上市申请阶段,越来越多患者开始了解并接受这类21世纪变革性的、创新的疗法。
然而目前CAR-T治疗价格高昂,在欧美收费折合人民币250万元以上,在中国是120万元以上,这样的价格引发了广大议论——为什么CAR-T那么贵?
CAR-T成本解析:工艺复杂要求高!
eMedClub
创新药物定价涉及的因素较多,特别是CAR-T细胞治疗目前为个性化制备方案,有着复杂的制备工艺及质控流程。其次,价值基础也是药物定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尽管目前通用型CAR-T正热,但是从已上市的产品来看,CAR-T仍具有极'强的特异性,千人千药、按批次检查,高昂的成本来自于工艺和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从工艺角度来看,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CAR-T细胞制剂制备的基本原则要求。但目前每个制造商在CAR设计、基因导入、细胞培养和细胞纯化技术方面存在差异,CAR-T细胞产品尚无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工艺决定产品",个性化工艺的探索和创新造成相当一大部分的生产成本。
在CAR-T整个生产流程中,占用成本最多的是培养及转导CAR-T所用的培养液、质粒、核酶、病毒载体等耗材,占总成本的约40-50%,其中所用病毒载体的GMP生产约占总成本的30%,然后是质控过程检测CAR-T产品病毒残留、无菌水平、细胞活力、CAR表达水平等所需的耗材与检测费用,占用总生产成本的20-30%。
可见,对CAR-T生产成本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工艺和生产过程中的高值耗材和病毒载体。短期来看,减少原材料废品及废料的技术与程序、通过国内供应品替代进口材料等方法,将帮助企业节省一部分的成本;长期来看,提升生产规模、降低基因转导载体的成本、采用优化新工艺和技术以降低质控成本 将是降低CAR-T总成本的有效方式。
资料来源:和元生物招股书,智银资本整理
工艺优化降成本,需要电转染!
eMedClub
CAR-T作为一种“活药物",与其它传统药物相比,其制备流程更为复杂,质量控制环节众多。但工艺和设备的发展趋势有理由让我们相信CAR-T细胞治疗的价格将会从高价逐步降低,最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让患者能够承受负担:
1.随着国内厂家的发展,技术得到快速完善和成熟,可以预见到国产生产设备、试剂与材料部分取代进口,CAR-T制备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2.目前已经有企业进行同种异体CAR-T的开发,从单对单批次实现单对多批次,在未来能够克服通用型CAR-T治疗产品的技术挑战,大幅度降低成本。
3.此外,使用非病毒载体进行CAR-T制备也是当下CAR-T细胞治疗的热门研究方向,病毒载体生产这一环,是CAR-T疗法、甚至整个CGT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壁垒最高从而成本的环节之一。
1、RCR/RCL检测的必要性
2、CAR-T细胞基因组检测
3、病毒载体工艺原材料残留的质量检测
全自动封闭式电转染系统
赋能细胞疗法突破生产瓶颈
eMedClub